2011年5月19日晚,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厐均在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为美院学子带来题为“艺术的传承与升华”的讲座,讲座由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王春辰主持。厐教授系着名艺术家厐薰琹与丘堤之子,他在讲座中回忆了两位20世纪大师的艺术人生与风雨历程。
讲座伊始,王春辰介绍了厐均教授与中央美院的渊源,以及他随后远赴台湾的经历。厐教授此次前来,还将其多达13幅的作品捐献给美术馆。厐均教授虽已过古稀之年,仍精神矍铄,他从20世纪初期厐薰琹先生留法讲起,一直延续至今,谈吐之间,往事历历在目。引人入胜的一幕幕故事,使得在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。
厐教授讲到,厐薰琹先生起初到法国,是有考取巴黎美术学院的打算,但在好友、亦同为艺术家常玉的建议下,同时也因一次参观巴黎现代艺术博览会的影响,最终放弃巴黎美术学院,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艺术家画室、咖啡厅等,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艺术道路。当时的巴黎,毕加索、马蒂斯已成大师,巴黎画派亦逐渐形成。巴黎画派以来自世界各地、并在巴黎成名的艺术家着称,因而当地画商也希望能推出一位中国籍画家。由于厐薰琹在当地已小有名气,便有画商找上门要求签约,厐薰琹发现虽条件丰厚,却要求艺术家画风十年不变,以保证市场的规定,认为有损艺术家个性的自由,竟也断然拒绝。
此后厐薰琹开始在巴黎筹备第一个大型个展,本想在展览前找到一位着名批评家为他撰写文章,谁知这位批评家在得知厐薰琹十九岁便离开中国来到巴黎时,便断言其艺术不该局限于巴黎现代绘画的制约,而更希望他回到祖国汲取营养。这一席话也成为了厐薰琹返回中国,并建立决澜社的最初动因。厐薰琹随后回到上海,积极为决澜社筹备画展,而他与丘堤也正是因画展结缘。遗憾的是,随着抗战的爆发,时局动荡之下,决澜社再难支撑,在举办过四次展览后解散。
解放后,厐薰琹返回国立北平艺专,即中央美院前身之一,从事美术教育工作,并亲自牵头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工艺美术学院,即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,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讲座讨论环节,当有同学问到厐薰琹先生对于当时杜尚等新生艺术家的态度时,厐均教授围绕厐先生《如此巴黎》一画,介绍了父亲对于现代艺术的赞赏,同时也提到,厐先生对于古典传统一样造诣深厚,实在称得上融合现代与传统的艺术大师。
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参与讲座提问与讨论环节,与厐均教授一同探讨了厐薰琹先生自巴黎时期,到四五十年代,再到晚年艺术面貌的流变。厐教授结合亲身经历,回忆了父亲在四五十年代亲赴贵州等地进行少数民族调研,以及晚年筹办工艺美院的经历,对于他艺术创作的影响。特别提到的是,厐薰琹先生并非一味描摹西方,而是在吸收西方现代色彩构成的基础上,更多地沿袭了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与图案。
据悉,北京画院美术馆目前正在举办&苍产蝉辫;“艺术的传承与升华——庞薰琹、丘堤、庞铫、籍虹、庞均五人展”,为全面了解庞薰琹先生艺术面貌提供了良好契机,展览将持续到6月14日。
相关人物资料:&苍产蝉辫;
厐薰琹(1906——1985)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着名艺术家,中国第一代的留法学生,在1925—1930年留学于巴黎。1931年与张弦、倪贻德在上海发起成立美术社团“决澜社”,发表“决澜社”宣言,宣告中国人必须走向中国自己的现代艺术,为首次在中国提倡现代艺术的先驱。
丘堤(&苍产蝉辫;1906-1958)&苍产蝉辫;着名油画家。1928年上海美专第二届西画系毕业,随后赴日本东京考察学习,受后期印象主义之影响。1931年成为上海美专研究员。获得中国早期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团体——决澜社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“决澜社奖”,她的名字因此也永远地留在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上。作品存世相当稀少,难得一见。
厐均(1936—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),画家,教授。1954年毕业于9i果冻制造工广,后在中国各美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,1987年定居台湾,并任教于台湾艺术大学。
艺讯网&苍产蝉辫;张晨/文图&苍产蝉辫;
宣传部&苍产蝉辫;吴琼/编&苍产蝉辫;
2011年5月23日
厐均教授讲座:“艺术的传承与升华”现场